来源|ZEALER
对于有一定年龄的用户来说,这应该是道送分题了,它就是源自中国的神器“万能充“。十几年前的时候,手机的电池还是可以拆卸的,不同的手机充电接口、电池座充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有万能充,可以解决所有手机的充电问题。
后来,iPhone 为世人带来了一体机身不可拆卸电池设计,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万能充就此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手机电池随手更换的便利也不复存在。
不过最近从欧盟传来了一则消息,被忘却的可拆卸电池,可能又要回来了。
电池能拆了
不可拆卸电池是一体机身最大的痛点。比如说,手机衰老一般都是从电池不耐用开始的,往往换一块电池就可以解决,比换手机划算多了。但是电池不好拆了,人们换电池的意愿就会小很多,加上维修店也很少提供此类服务。如果是直接换手机,不仅要多花不少钱,还带来了一系列环保问题。
于是,就有了欧盟的新规。
欧盟计划从明年开始,禁止电子产品使用胶水粘合电池,智能手机等电器中的可移除电池和 LMT 电池的设计,必须能让消费者或独立操作人员轻松、安全地拆卸和更换。
此提案以567票赞成、 67票反对、 40票弃权的结果得到成立。接下来的时间里,欧盟将与会员国谈判,以协商具体立法事宜,该法案有望在2024年开始实施。
众所周知,在电子产品领域,欧盟的话事权还是相当有力的,iPhone 用 USB-C 接口的问题都能提上日程,让手机厂商使用可拆卸电池,是不是也一样有戏呢?
但是,这里要说但是了。欧盟这一次,并没有管得那么宽,其要求的”可拆卸”,更像是方便拆卸。该提案主要是禁止手机厂商暴力地将电池粘在手机上,因为粘胶,电池拆解的时候就要大力出奇迹地撬电池,或者是用先加热的方式使粘胶融化再去拆,既费劲又不安全。
要是电池本身就能拆,哪还有那么多问题呢?
从可拆卸电池到一体式设计
世界上刚有手机之时,采用的就是可拆卸设计。由于技术限制,当时的手机充电时间极长而通话时间极短。比如 1973 年摩托罗拉的第一台手机,充电时间却长达 10 小时,续航时间仅有 30 分钟,和如今脍炙人口的“充电 x 分钟,通话 x 小时”完全相反。
再加上,早期的手机都是昂贵的小众用品,且体型庞大,人们还无暇去想用完电池换一块继续用这样的高级玩法,都是将整个手机放在充电底座上充电,有点像现在的立式无线充电器。
1991 年,锂离子电池迎来商业化,它比早期手机的镍电池更薄、续航更长、不会受记忆效应影响、还更为环保。手机电池变小了,容量和性能反而更高,人们可以使用座充单独给手机电池充电。充电方便了,人们就养成了备用电池的习惯,手机电量耗尽可以随时顶上,不耽误事情。我们熟悉的万能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之后嘛,就到 iPhone 出场的时代了。第一代开始 iPhone 带来了不可拆卸电池,几年内便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主流设计。高集成度、轻薄、防水等优点让人们忘记了,曾经手机电池也是可以更换的。
那样的时代会回来吗?
可拆卸电池设计多是一件美事啊。欧盟新规若能通过,各大手机厂商跟进,能让我们再次回到手机电池随手换的时代吗?
不过很遗憾,那样的 good old days 并不会因此而回归。欧盟倡导的可拆卸电池,和我们十几年前使用的可拆卸电池,并不是一个概念。欧盟希望通过此次的举措,让手机厂商放弃用胶水粘合手机电池的做法,方便电池的更换与回收,有利于环保。
此外,锂电池中的一些材料是需要进口的,若能提高回收效率,那么就可以减少对海外进口材料的依赖,联系时下的欧洲局势,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事实上,许多智能手机厂商已经不再使用胶水来固定手机电池,而是使用快拆提手等设计,方便个人拆卸,而不需要冒着危险硬撬或是拿吹风机除胶。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都是符合规定的,而那些还在坚持使用胶水粘合的厂商,就得寻找其他方案了。
(被 iFixt 吐槽的三星电池)
退一步来说,即便电池真的能够方便更换了,挡在普通用户面前的还有不可拆卸后盖呢,如今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想必不会有厂商再去搞可拆卸后盖了吧。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给手机开盖换电池,不小心废了个屏幕或者后盖,那损失可比电池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