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这次的高温天气究竟有多热?
预警数据呈现高温“爆表”程度
正如上图所示,6月以来,截至7月17日,除黑龙江、辽宁外,国家级、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发布高温预警超1.5万条,包括红色预警2023条,橙色预警9932条,黄色预警4647条,蓝色预警121条。
其中7月10日发布的高温预警最多,单日达到了857条。7月14日,仅浙江、重庆、云南和江苏等地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就有70多条。
根据高温预警信号的划分标准,黄色高温预警意味着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橙色意味着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红色则意味着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突破历史极值的国家气象站有71个
6月以来,河北、河南、天津、云南、四川、浙江、新疆等地共有23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值前十名的站点中,河北灵寿、藁城、正定和云南盐津日最高气温超过44℃。
甘肃兰州(37.6℃,6月24日)、宁夏银川(37.2℃,6月16日)、天津(40.1℃,6月25日)等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
上海徐家汇站不仅在7月10日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年度最早的一个40℃高温日,而且在7月13日14时30分气温达到40.9℃,追平当地有气象记录(187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
多地夜间依旧热浪凶猛
此轮高温天气还有一个特点是夜间气温同样焖蒸难耐,在江浙沪和川渝一带尤其如此。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自7月12日以来,截至7月17日,重庆夜间最低温度连续6日盘踞在30℃以上。杭州则是连续五晚夜温在30℃以上。上海、武汉、南昌和南京也榜上有名,多日夜间最低温度在30℃以上,真可谓是日蒸夜煮全天酷热不下线。
为何高温很猛很强?
今年6月 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 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 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
具体到我 国,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是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 根据统计分析,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易偏北。今年6月下旬以来,副高北抬,特别是台风“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后,副 高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大陆高压相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此外,由于副高携带的水汽使得我国中东 部地区湿度较大,使得人的体感温度更高。
与往年相 比,今年7月以来,伊朗高压加强东伸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中纬度大陆高压连成一个巨大的暖高压带,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历史上,多数是由于副高加强西 伸导致江南、华南、川渝等地出现高温热浪,或者由于大陆高压稳定维持导致西北地区、新疆等地高温持续。因此,今年相对来说高温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 也比较突出。
高温仍将持续
17日至20日,随着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沿江、华南西北部等地出现降雨,高温天气得以缓解。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则持续高温闷热天气。21日之后,南方地区高温将再次发展,范围扩大。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27日至8月11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上海、江苏、浙江北部等地偏高1℃-2℃,可能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
高温天气 对电力供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公众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应当缩短工作时间。要特别警惕热射病,早 防范、早识别、早治疗,尤其是老、弱、病、幼人群要做好防暑降温。高温天气下还要注意用电安全,电力部门应提早应对部署,防范因用电激增、电力负载过大引 发的供应短缺和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