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

聆听2022|听,绿意萌动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2022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杨斌 摄)

年终岁末,正值鸟类迁徙时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一次迎来“老朋友们”。

黄河三角洲拥有完整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只鸟儿来此越冬繁衍。

2022年,保护区在黄河口湿地开启了为期一年的鸟类调查。据统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今年在这里共繁殖152巢、470只幼鸟;往年仅 能观测到不足百只的丹顶鹤,今年已观测到330余只;往年少见的花脸鸭数量达到4.5万只。同时,今年保护区内还首次发现了黑头䴓。鸟儿是黄河三角洲生态 向好的有力见证。

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这也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 缔约方大会。在《湿地公约》认证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13个城市入选,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湿地保护成就的背后,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式生态“密码”。

1月15日,市民游客在北京什刹海冰场骑冰上自行车。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里一个展位上,3000多张照片引人注目。从2013年,北京市民邹毅开始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地点的天空。2013 年2月的照片里,灰蒙蒙的色调占据了大多数画框。今年2月,蓝天已经成为照片中最亮丽的风景。2022年1至11月,北京市大气环境中PM2.5平均浓度 为31微克每立方米,保持历史同期最优。

2022年1月30日,运动员们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训练,备战北京冬奥会比赛。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节俭办奥、绿色办奥,贯穿冬奥场馆建设运营全过程。

“三大赛区,26个场馆,赛期全部使用‘绿色’电灯。在冬奥历史上是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的100%的‘绿电’供应。”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前副总工程师兼冬奥办主任康健民告诉记者。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绿色的动力。

白鹤滩水电站一景(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这个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与长江干流上的其他5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联合调度,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何炜表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形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把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的工业发达地区,可以极大地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这是在天津市宁河区宁河镇大月河村拍摄的110千伏大月河光伏电站(2022年7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1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近期,《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的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5月10日,顺丰公司快递员展示可循环利用的快递包装。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低碳,人们的生活也正在发生变化。

这个“双11”,在顺丰速运杭州大关网点,可循环利用的快递箱已成为网点“标配”。与传统纸箱不同,这款快递箱免去使用胶带纸、拉链等易耗材料。据统计,首批循环箱已投放到浙江约600个快递网点,循环流通使用次数超过230万次。

11月7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一家参展商的工作人员展示以甘蔗渣为原料制作的泳镜盒。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涓滴成海。亿万人民既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新风尚。

4月3日拍摄的朝霞下的汉阴县漩涡镇堰坪村古梯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从万里长江到莽莽秦岭,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人进沙退”的塞外到重新通航的大运河……青山为笔,碧水为墨,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城乡共美的青绿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导:吴炜玲、杨慕茜

配音:胡函博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