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电梯
行星发动机
量子计算机
……
近期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
一批“硬核科技”元素精彩亮相
让不少观众大饱眼福
并迅速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科幻热
这背后彰显了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
蓬勃发展态势
使虚拟的桥段看起来
让人信服而不违和
动动手指 点击图片
一起来解锁
科幻电影背后的
“硬核科技”力量!
行星发动机VS人造太阳
电影中,行星发动机依靠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推动地球开启“流浪之旅”。
现实生活中,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使中国站上世界核聚变能源研究的“第一排”。
550系列智能量子计算机VS量子计算原型机
电影中,历经多个版本迭代的智能量子计算机550系列几乎无所不能,让人眼前一亮。
现实生活中,202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问题的处理速度,比当时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九章二号”1毫秒可算出的问题,全球“最快超算”需30万亿年。
智能机器狗“笨笨”VS机器狗
电影中,智能机器狗“笨笨”憨态可掬,聪明能干,令人印象深刻。
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活跃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仿生机器狗在搜救、工业、陪伴上的应用也会越来越丰富。
太空电梯VS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电影中,高耸入云、穿越天际的太空电梯运行场景令人震撼。
现实生活中,中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成功执行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等发射任务,为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方舟空间站VS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
电影中,矗立于太空中的方舟空间站设计精巧,视觉效果震撼,被网友津津乐道。
现实中,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已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数字生命VS脑机接口
电影中,“数字生命派”认为只要把人类的意识与记忆上传到虚拟的数字世界,便都能以精神形态来永生。
现实生活中,脑机接口技术在机器人控制、字符拼写、智能认知等领域得到应用。
出品人:刘健
策划:钱彤 周红军
监制:王雷 万方
创意:新华社安徽分社科学岛工作室
统筹:徐海涛 汤阳 宋卫义
文案:袁晗 陈诺 吴万蓉 李东标
设计:刘旭峰 艾倩
鸣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新华社安徽分社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安徽分公司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