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明阳智能张启应:风机大型化让经济性更优

7月15日,央视《对话》栏目聚焦中国大风机。作为全球风电技术创新与装备大型化的代表企业,明阳智能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受邀做客该栏目,与风电产业领袖共话中国大风机诞生的背后逻辑与故事。

中国大风机震撼感从何而来?

近 年来,中国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明显。以单机容量为例,数据显示,2018-2022年,国内新增陆上、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增长95%和 105%,仅五年时间即增长一倍。由中国制造的大型风电机组,也正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尤其是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将单机容量拉升至16-18兆 瓦级别,领跑全球市场。容量、尺寸以及效能的提升,让大风机震撼感十足。今年年初,明阳智能发布了全球最大的18兆瓦大风机,风轮直径达到280米。“如 此之大的风机立在海上,台风来了怎么办?所以风机在设计的时候便被赋予了智能基因,当台风来的时候,它会做出相应的抗台风动作,能够抵抗18级以上的强台 风,确保安全”,张启应表示。“一台巨大的风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机器人。每一台风机配备超过1000个智能感应器,使得其能够感知环境变化,从而做出决 策和行动。新的算法不断出现,大风机也在不断进化,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将使大风机变得更好更智能”,张启应在节目中说道。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造大风机?

风 机的研发、制造是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转子动力学、电磁学、新材料等多学科的大型系统工程。风电机组越大,其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一系列挑战 也就越大。挑战与机遇共存,大风机背后的发展逻辑,一定不是为了大而大,而应是大有作为。张启应表示:“大风机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足够便宜才是。在风机 大型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现经济性更优”。2017年,广东海域几乎还没有风电项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经济性。此时,明阳智能研发出单机容量5.5兆瓦 的抗台风低风速型风机,大幅提升发电小时数,由此掀开了中国南海地区海上风电千帆争舸的局面。而当风电的经济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新的应用场景也会随之出 现,比如风电制氢、制氨、制醇等。当提到抗台风技术,张启应尤为感慨。“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处在台风区域,如果没有能够抗击台风的风机,那么可以说风电 在中国几乎没有未来。”他回忆道,十余年前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研发不出适用于台风区域的风机时,明阳智能毅然决然挑战“不可能”,从了解台风到研究台风,再 到设计抗台风机,最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并掌握了抗台风核心技术。“中国风电一直在‘无人区’探索,不停经历挑战,才走到今天”,张启应称。

为什么是中国在引领全球大风机?

中 国风电产业发展不过三十年,海上风电的发展仅有十余年。现如今,中国大风机已引领全球发展趋势,这背后既有政策、技术和规模化的共振效应,同时也离不开中 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韧劲和敢于突破的闯劲。张启应认为,一方面,中国的巨大市场给予了大风机创新的发展土壤。另一方面,中国的自然条件较欧洲等区域要复 杂得多,面临的挑战也更多——如强台风、高海拔、低风速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去攻关、去解决这些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得到成长和发展,最 终形成引领,”他说道。“过去几年我们将风机出口到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这些地区面临着台风问题,而中国风电技术和产品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也 是意大利首个海上风电场的风机供应商,这是因为中国风机的技术能适应当地的低风速条件”,张启应认为,中国风电装备发展壮大的同时,其实也在解决全球问 题。中国风电故事还在继续,中国大风机也将持续引领全球发展。在节目最后的“独家发布”环节,张启应重磅预告了明阳智能深远海大风机新产品——今年年底, 明阳智能将推出单机容量18兆瓦以上的海上漂浮式风机,将深远海能源开发推进到100公里以外,为全球风电行业做出明阳贡献。来源:明阳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