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在7月24日召开的“国和”系列核能产业供需对接大会暨“国和”核能产业共建共享平台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 主任,山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道出了当前山东核能产业发展的整体进度。他表示,希望有关企业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总体目标,依托“国和 一号”现代产业链资源优势,发挥共建共享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在鲁聚集,助力山东打造核能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据记者了解,当天活动的集中签约环节,山东省内40多家企业签署“国和”系列建筑安装、设备采购、技术服务类合同近50亿元,实现了全产业链深度参与。
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国家电投搭建平台的目标很清晰。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表示,国家电投目前在 鲁运行核电装机25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550万千瓦,获准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150万千瓦。“我们将引导‘国和’系列产业链、供应链在山东建设,打 造‘国和’先进三代核电产业基地。”
由国家电投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位于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厂址,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两台“国和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单机 发电功率153.4万千瓦,设计寿命为60年。记者此前了解到,“国和一号”研发设计历时12年,带动我国核电设备材料国产化能力大幅提升,并建成由 150多家国内外企业组成的三代核电装备供应链体系,具备年产6-8台套非能动系列核电机组装备供货能力。尤其是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 内构件等关键设备材料均实现了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国和一号”整体国产化率超92%。
立足“国和一号”产业链现有优势和山东大力发展核能产业的决心,“国和”先进三代核电产业基地落地山东按下了“加速键”。
据胡薄介绍,山东省制定了全国首个省级核能发展规划,并配套出台《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方案》,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山 东省核电累计发电量达940亿千瓦时,在运、在建核电装机820万千瓦。“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山东将继续抢抓国家核电发展机遇,聚力打造胶东半岛核电基 地、核能产业基地。到2025年,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全面展开,千亿级核能产业初具规模。”
2022年7月印发的《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山东将按照“科学定位、协同发展”思路打造核能产业基地,同时围绕建链、强 链、补链、延链,有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创新核能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培育壮大投资开发、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 务、教育培训等全链条式核能产业。
针对量级发展目标,上述《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东省在运核电装机570万千瓦,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3000万平方米,核能产业规模突 破1000亿元;到2030年,山东省在运核电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2亿平方米,核能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在国家层面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上,同样提及了核电。
2022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提出,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胶东半岛有序发展核电,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拓展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作为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核电产业关联度高且产业链长,包括核燃料、设备材料、研发设计、施工、安装、发电和输配电等诸多环节, 涉及上中下游几十个行业。那么,强大且有韧性的先进核电产业链的表征是什么?“技术上先进可靠,装备上完全自主可控,经济上有显著竞争优势。”国电投核能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郭宏恩解释道。
郭宏恩表示,加速形成有竞争力的“国和一号”现代产业链的关键在于,以型号研发为驱动形成先进核电产业链,以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压水堆厂的安全性、可靠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带动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造安装、运行管理等全产业链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