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华尔街日报将华为成功归结于政府补贴 华为回击:不负责任的报道

来源:环球网

政府支持铺就华为全球崛起之路”——美国《华尔街日报》25日以此为题发表“独家报道”,试图将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成功归结于“享有中国政府的巨额补贴”。华为公司26日发给《环球时报》的声明表示:“《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基于错误的信息和混乱的逻辑,无视华为过去30多年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和19万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艰苦奋斗,选择性地对华为的成功进行任意揣测,我们不得不质疑《华尔街日报》作为一家专业媒体的动机和目的。”

《华尔街日报》的这一报道罗列了许多真假莫辨的数据,显然费了不少心思。报道称根据对华为所获拨款、信贷、税项减免及其他财政扶持的评估,“首次详细揭示了华为从一家鲜为人知的电话交换机供应商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公司的过程中,其如何从中国政府获得了多达75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文章称,华为获中国政府援助中的最大一部分约460亿美元,来自中国国有银行的贷款、信贷额度等,此外还在2008年至2018年间节省税费250亿美元。

报道还称,虽然向重点企业或行业提供财政支持在不少国家都很常见,但“中国政府对华为的支持,是令华为与政府间关系遭到质疑的众多因素之一”。《华尔街日报》称,2013年至2018年,华为得到的国家补贴金额是同期芬兰诺基亚公司所获类似补贴金额的17倍。同期,瑞典爱立信未获得任何来自国家层面的补助。诺基亚和爱立信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而相关数据显示,瑞典政府2018年对科技通信产业提供的信贷资助约为100亿美元;华为在美国的最大竞争者思科系统公司2000年后一共获得445亿美元的联邦或州政府的补贴、贷款和资助等。

这一报道被不少西方媒体转载。“美国之音”26日称,华为公司享有巨额政府补贴,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高达30%,让对手很难与之开展合理竞争,这就是《华尔街日报》对华为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的分析结论。

近年来,美国一些部门联合媒体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发起舆论战,常见的指责是“中国企业为政府预留情报后门”,不过这一说辞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质疑。同时,一些媒体还就中国企业“享受政府补贴”展开炒作。“美国之音”26日称,法新社今年5月曾发表报道指责华为在广东东莞“低价买地”,并引述美国前助理贸易代表雷德的话,怂恿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就华为“享受中国政府补贴”向世贸组织提告。

华为公司26日发给《环球时报》的声明说,华为是一家100%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过去30多年来,华为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到15%投入研发,过去10年累计研发投入约730亿美元。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150亿美元,在《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远远超过思科(25)、诺基亚(27)和爱立信(43)的排名。2009到2019年,华为在5G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了40亿美金,超过了欧美国家主要设备供应商5G研发投资的总和。巨额的研发投入驱动了华为的创新和发展,这是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该公司表示,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和其他在中国经营的私营企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没有任何不同。“我们与在中国的其他高新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一样,享受了中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华为公司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及外部融资,而不是政府补贴。过去10年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占比接近90%;公司的外部融资操作都是市场化运作,债务成本符合市场水平。”

华为表示,事实上,在中国,满足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都有权申请中国政府的相关补助,主要用于支持研究项目,华为也是通过正常渠道申请相关补助。正如《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所说,西方国家对高科技研究项目给予补助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过去十年,华为累计获得的国内外研发相关政府补助金额不足收入的千分之三,2018年的政府研发补助只占收入的千分之二。声明还称:“近来,《华尔街日报》频繁针对华为进行不负责任的选择性报道,对华为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华为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声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