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冷热交织、焦虑与希望夹杂、欢笑与泪水并存的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自主品牌一路“狂飙”,更值得欣喜的是,虽然最终数据还未公布,但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已经“板上钉钉”;另一边,则是“价格战”席卷全国,降价潮几乎贯穿全年,“卷”成为今年汽车行业高频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汽车圈的热点新闻也是此起彼伏。记者梳理了今年1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让我们伴着墨香氤氲,一起回顾即将过去的2023年。
出口
1 中国跃升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全年出口有望超过500万辆。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取得了明显增长。数据显示,11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达33.3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5%。
今年恰逢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从产品出海到战略布局,从技术输出到标准联通,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崛起,而且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机构预测,2024年以后,随着中国汽车“出海”本地化程度加深,海外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地域增强,中国本土出口的规模或将进入平台期。预计到2030年,海外销量中,贸易出口和海外工厂销量占比将达到50∶5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不断提升,预测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海外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到53%。
价格战
2 湖北打响“价格战”第一枪
今年3月,湖北省推出为期1个月的政企购车补贴举措,联合多家车企推出“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随后有北京、天津和上海等数十个城市跟进,参与降价的车企更是多达40余家,甚至就连宝马和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也积极参与进来,范围之广、降价幅度之大,在国内车市历史上都属罕见,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但谁也没有想到,降价成为了今年车市的常态,从年初一直到年尾。6月,十几家企业提出了限时降价策略,包括吉利、东风本田、极狐等;到了“金九银十”,小鹏、零跑、一汽-大众、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又纷纷推出优惠措施;年底更是冲量不断,仅12月1日当天,就有比亚迪、神龙汽车、零跑汽车、一汽丰田等多家车企宣布购车促销政策。
3000万辆
3 产销冲刺3000万辆“天花板”自主市占率过半
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9.3万辆和29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和4.1%,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产销量连续3个月创当月历史同期新高;1~11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
随着促消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车展及促销活动持续发力,加之企业年末收尾冲刺,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向好,再现年底“翘尾”现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汽车产销全年有望突破3000万辆“天花板”。
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298万辆,同比增长23.8%,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达到55.8%,同比提升6.6%。在刚刚过去的11月,比亚迪继续保持月销30万辆纪录,完成300万辆目标近在咫尺;奇瑞则迎来年内第二个月销20万辆。可以看出,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自主品牌已经成为“顶流”。
中国速度
4 诠释“中国速度”新能源车月度产销首超百万辆
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102万辆,产销首次双超百万辆。1~11月累计产销分别完成842万辆和83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广汽埃安生产线下线。
一路走来,我国通过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充分诠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国速度”。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曾走过一些弯路,也遭到了不少质疑,但今天的成果最终证明,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争端
5 长城比亚迪争端搅动汽车圈
5月25日,长城汽车方面称,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比亚迪随后回应称,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并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长城汽车销售118万辆,比亚迪销量更是达到267万辆,两家国内头部车企的这场争端一时间在业内外引起了广泛讨论。截至目前,举报风波尚无定论,三部门对该事件仍在调查中。
反向合资
6 自主技术输出 反向合资开启
10月26日,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正式宣布,创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中,零跑汽车作为以技术立企的造车新势力,除了负责整车制造外,还负责提供智能电动技术解决方案。无独有偶,12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入股已经完成,双方共同开发的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取得重大进展,且正在积极评估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更深入的战略合作。
这两起合作都是跨国公司以投资的形式与中国车企开展合作,中方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跨国公司则负责国际市场的开拓。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国汽车终于扬眉吐气,借助新能源汽车走上了“技术换市场”的新道路。
退坡
7 新能源购置税退坡政策靴子落地
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将继续减免4年,采用递减方式,2024年至2025年免征车辆购置税,2026年至2027年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样既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考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成熟度,避免政策突然取消或调整带来的市场波动。此外,新规还设定了减免限额,防止高端豪华车过多占用税收优惠资源,影响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
12月11日,三部门再度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新规,提高了入围门槛,包括新车纯电续驶里程必须大于等于200km以及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必须大于等于125Wh/kg等。新规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利于引导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提升,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开放平台
8 华为长安打造智能化开放平台
“不造车”的华为,却一直在汽车行业引爆新话题。11月26日晚间,长安汽车宣布,已于11月25日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将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2天后,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已向更多车企发出邀请。不过,到目前为止,除江淮发布了与华为签订《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以外,再无其他。
股权合作是能将合作双方深度绑定的一种做法,有利于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而且还能避免此前车企担心的“失去灵魂”,华为这一次能“圈”到多少合作伙伴值得期待。
准入试点
9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政策发布
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我国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研发和测试验证已经逐步进入示范应用、规模推广、商业探索阶段,基于试点实证,构建包容审慎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以试点方式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化正式拉开帷幕。试点工作充分吸收了我国以往汽车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外机构和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监管方面的建议,有利于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积累行业管理经验,将为我国加快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现代化汽车强国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天然气重卡
10 天然气重卡一路狂奔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复苏,物流运营环境好转,带动商用车销量实现回暖。其中,受益于油气价差的扩大,天然气重卡一路狂奔,领涨各大细分领域,是拉动今年重卡市场的最大动能。1~11月,天然气重卡销售16万辆,国内渗透率超25%,广泛应用在煤炭、砂石、快递运输等各个领域。根据行业预测,未来两三年内,天然气重卡市场总量有望突破150万辆。
目前,“气柴比”在全国主要省市区已低于0.75,这意味着天然气重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性运营,其市场区域性特征将进一步减弱,用户群体正从以往气源发达的西北地区逐步扩展到华北、西南以及苏鲁豫皖等地区,进而向全国普及;覆盖车型将从牵引车扩展至载货车等车型。来源:中国汽车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