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西都市报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更是人们关于国家跨越式发展的集体记忆。
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授予这个超级工程。总部位于四川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是参与完成单位之一。
大会结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独家采访了深度参与工程建设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技术总负责人石清华。
为啥今年才获奖?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距离第一次听说三峡工程已过去了很久——工程正式开工于1994年。
可是,为什么到2020年才获奖?
“像三峡工程这样的超级工程,建设时间很长,只是大家可能没注意。”石清华说。根据公开信息,三峡工程最后一台水电机组于2012年7月正式投产;2019年12月,最后一个单项工程——升船机才竣工验收。这样看来,2020年获奖已经是“第一时间”。
“同时,三峡工程蓄水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每年水位逐步增高,还要不断评估其对大坝、对地质情况的影响。”石清华认为,经过研究人员科学观测和评估,证明了三峡工程相关技术经得住考验。在此基础上再由国家颁发科技进步奖,也是一种严谨、务实的态度。
四川作了啥贡献?
石清华和团队参与了三峡工程最核心的设备之一——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涉及3个发电厂,分别被业内人士称为左岸、右岸和地下电厂。左岸全部使用国外技术;右岸12台机组,东方电机提供了4台;地下6台机组,东方电机提供了2台。
石清华和团队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岁月,几乎都花在这些机器上。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它们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东方电机的发电机在全世界首次采用蒸发冷却技术。我们用了类似氟利昂的蒸发液来给发电机定子降温,和传统方式相比,最高温度能低5℃左右,让机组寿命更长……”石清华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说的这个(蒸发冷却技术),是排名最后的创新!”
他认为,在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方面,四川人取得一大批称得上“世界首次”“全国首次”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创新成绩应该是——
第一,在三峡工程以前,国内水轮发电机组相关技术水平和国外有40年差距,东方电机只用了7年左右时间,就把这个差距降到零。
第二,中国首次实现70万千瓦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的全部国产化。“我们提供的6台全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石清华说,投产时,它们是全球容量最大的,如今也是全球尺寸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未来几十年,世界上也几乎不可能再出现这么大的机组。”
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技术创新,是东方电机提供的机组在世界上首次消除水轮机高部分负荷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