炣燃科技配图
据华夏时报7月27日消息不久前,东软教育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是东软集团(600718.SH)旗下的教育分支。
东软集团是上交所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但去年以来财报数据却显示,其业务布局和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去年净利润下滑九成,是多年来首次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业绩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其四大主营业务中的三项毛利率同比都在下降。
东软集团董秘办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营业务亏损与行业周期有关,公司业绩下滑是因拆分出多个子公司,前期对其投入大。
这些子公司中,除了东软教育拟赴港上市,东软医疗已与百度建立合作关系,正在为IPO做准备。
东软集团工作人员称,子公司的业务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一致,拆分出去是为了高效运营,也是为了融资。未来其他子公司单独上市也在公司的考虑范围之内。
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称,若将来东软集团子公司全部拆分出去,净利润进行体外循环,可能会掏空上市公司。
东软教育赴港上市
东软教育目前已在大连、成都、佛山建立三所应用型大学,提供全日制学历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同时,公司已开发一个全面的IT相关专业组合,涵盖对IT人才有较高需求的众多行业领域。
招股书披露,东软教育的股权架构中共有六个主要股东,分别是Kang Ruidao(30.05%)、Dongkong First(25.49%)和Dongkong Second(24.00%)、Century Bliss(13.00%)、阿尔派(5.62%)、Apex Venture(1.84%)。
其中,Kang Ruidao的实控人是刘积仁;东软国际是Dongkong First与Dongkong Second的唯一控股公司,也是东软控股的子公司。因此,东软教育的控股股东是刘积仁与东软控股。
东软集团财报显示,东软控股是东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刘积仁则是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根据招股书,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东软教育实现营收6.47亿元、7.31亿元、8.53亿元,一直在稳定上升。与之对应的是,三年中毛利也逐步增加,依次为1.63亿元、2.34亿元、2.72亿元;对应净利润为0.8亿元、1.43亿元、1.64亿元。
东软医疗拟IPO
东软教育在招股书中披露,2019/2020学年已获批准扩招全日制学历高等教育学生及提供新专业,新专业将发力于医疗领域。2019/2020学年,位于大连的大学获准在智能医疗工程和医疗产品管理方面额外提供两个新专业;另外,成都和广东的学校也计划从2020年起,在健康医疗技术领域设立新专业。
这与几个月前东软医疗传出拟IPO的消息相呼应。《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东软集团董秘办,接线工作人员证实,目前东软医疗正在做IPO的准备工作。
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3月,也是东软集团旗下子公司,从事医疗器械生产及IT服务,注册资本22.35亿元,其法人同样是刘积仁。
4月28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发布关于东软医疗辅导备案信息公示表。公示表显示,中金公司为东软医疗此次辅导备案的保荐机构。
3月19日,百度入股东软医疗,认缴出资额为2252万元。5月31日,百度与东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城市、医疗健康等关键领域的落地。
百度AI将全面接入HIS(医院信息系统)产品体系,在医院智能化方面进行探索,并推动医疗大数据在医药和保险行业的深度应用。双方将共同成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CDSS(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专项小组”,携手推进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在医疗机构的探索应用。
净利润下滑九成
东软集团于1991年成立,1996年上市,是辽宁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
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89.6%;扣非后净利润只有1117万元,同比下降95.27%。净利润下滑九成,这家老牌软件公司多年来首次出现大幅业绩滑坡。
东软集团对此称,公司以原有主营业务为基础和平台,构造了东软医疗、熙康、东软望海、东软睿驰、融盛财险等一批创新公司。创新公司需要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力度,经营业绩亏损加大,对东软集团业绩构成相应的负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东软集团的四大主营业务,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其它,只有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毛利率相比去年实现增长,其余三大业务毛利率同比都在下降。
到今年一季度,经营问题也并未好转,多项数据依然在下降。
根据一季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4万元,环比下降85.96%;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417万元,相比上季度下降308%。
东软集团董秘办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业绩下滑是因为对创新公司的投入大,而且都处于初创期亏损较大。“虽然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不在合并报表范围内,但有我们的股权投资。”至于主营业务亏损,她回应与行业周期有关。
该工作人员称,创新公司的业务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一致,拆分出去是为了高效运营,也是为了融资。除东软教育和东软医疗外的其他子公司,将来单独上市也在公司的考虑范围之内。至于拆分的操作是否有问题,要由监管机构来判断。
宋清辉分析称,东软集团进行上述布局,或如公司所称是出于融资需要,但将来子公司全部拆分出去之后,有可能掏空上市公司。
因东软集团的多家创新子公司都由东软控股参股或控股,而刘积仁是东软控股的法人兼董事长,外界多年来一直质疑他利用东软控股掏空东软集团。《华夏时报》记者对此联系刘积仁,但他的秘书称刘不接受采访。《本报记者 宋婕 陈锋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