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40年gdp增长935倍!解构厦门A股资本地图:53家公司上市,市值逾六千亿

来源:时代周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沿海城市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1980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正式拉开了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序幕。当年,厦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6.4亿元,到2019年,全市GDP达到了5995.04亿元,平均每年以24%的速度增长,40年增长了近935倍。

时至今日,这座快速发展的东南沿海城市一共孕育了5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5768.31亿元,雄居福建省第一。其中,19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16家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13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3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1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同时,10月13日,厦门今年最大IPO厦门银行(601187)即将迎来新股发行,预计将很快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上市的第53家厦门公司。以其发行价6.71元计算,该公司上市后首日的市值将达到254.99亿元,届时厦门53家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将突破6000亿元。

接下来,时代数据将用数据分析这53家公司,从侧面看看厦门资本市场的成长,其中,有哪些公司如今已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哪些公司所在行业更具发展前景。

资本市场27年,孕育53家上市公司

作为最早通过深沪交易所公开发行上市公司的城市之一,1993年,厦门市迎来了首批A股上市的两家公司,厦海发(现紫光学大,000526)和厦门汽车(现金龙汽车,600686)。

1993年11月1日,厦海发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厦门市第一家上市公司。自此,厦门本地的优质公司陆续登陆A股市场。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A股市场一共集聚了52家厦门公司。10月13日,厦门今年最大的IPO厦门银行(601187)即将迎来发行首日,预计将在年内登陆A股市场。

此外,2017是厦门公司上市最多的一年,年内有10家厦门公司上市;其次是2010年,达到6家。

上市公司一半位于思明区和湖里区

厦门市的思明区和湖里区作为最早发展的区域,拥有了最多的上市公司。据时代数据统计,在53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4家位于思明区、有13家位于湖里区,其中,国企主要集中在湖里区、民企主要集中在思明区。此外,海沧区也拥有12家上市公司。

涉及23个行业,材料和电子元件行业居多

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作为最早设立的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在大力发展工业建筑业的同时,也不忘逐步推进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据时代数据统计,这53家公司共来自23个行业。其中,最多的行业为材料和电子元件及设备行业,各有6家公司;其次是电气设备、贸易、文化传媒和家居用品等4个行业,各有4家上市公司。此外,在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医药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均有公司上市。

17家公司市值过百亿

自公司上市以来,公司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市值增长最快的要属民营企业。据时代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一共有17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民营企业就有10家,另外还有5家国企和2家外资企业。

从公司来看,从事通信终端设备的亿联网络(300628)的市值最高,达到544.29亿元;其次是从事网游研发运营的吉比特(603444),市值达到447.64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安井食品(603345),市值为407.48亿元。此外,大博医疗(002901)市值超过300亿元,盈趣科技(002925)、建发股份(600153)、金达威(002626)特宝生物(688278)4家公司市值超过200亿元。

16位董事长年薪超百万,平均年薪194万

据时代数据统计,在这53家公司中,一共有16家公司的董事长2019年年薪超过百万元,其中,最高的是建发股份(600153)董事长郑永达,年薪达到443.74万元。

15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厦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围绕大宗商品贸易、货物运输为主的产业经济基础模式发展至今。现在,特区产业已经逐渐向新工业、新技术、新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转型,并培育出了一批行业细分龙头。

据时代数据梳理,在53家公司中,有15家属于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型企业。其中,有12家公司是各自细分领域的第一,分别是合兴包装(002228)、奥佳华(002614)、科华恒盛(002335)、垒知集团(002398)、亿联网络(300628)、弘信电子(300657)、美亚柏科(300188)、法拉电子(600563)、大博医疗(002901)、华懋科技(603306)、特宝生物(688278)、艾德生物(300685),涵盖了包装、按摩椅、UPS电源、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通信终端、柔性电子、电子数据取证、薄膜电容器、骨科医疗器材、汽车安全气囊、乙肝生物药、肿瘤基因检测等12个细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