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张俊
在传出滴滴多轮上市传闻之后,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出行企业嘀嗒出行却抢先走上了IPO之路。
更准确的说,嘀嗒出行并不在网约车主业维度上与滴滴竞争。嘀嗒只有两大业务:顺风车和出租车,并且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对外承诺,绝不做专车、快车。
看似业务小众的嘀嗒却也跑出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按经调整利润净额计算,嘀嗒出行自2019年起已实现盈利。2020年上半年的经调整纯利率甚至高达48.6%。
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滴滴顺风车今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重启,近期还加大了在出租车业务上的投入。抢先上市的嘀嗒,能否抵御住强大对手的反击?
滴滴历劫 嘀嗒崛起
从历年情况来看,顺风车是嘀嗒的主要营收来源。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嘀嗒出行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770万元、7790万元及5.334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6.6%、66.3%及91.9%。2020年上半年,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收入为2.725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87.8%。
如果再参照嘀嗒历年的顺风车交易总额和搭乘量就会发现,嘀嗒的顺风车业务有一条十分明显的时间增长线。那就是与滴滴顺风车的下线和重启密切相关。
2018年,滴滴顺风车连续遭遇了多起安全事件。当年8月底,滴滴顺风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
虽然包括嘀嗒在内的顺风车平台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连带影响,但更多的却是承接了滴滴顺风车下线之后空缺的用户需求。嘀嗒顺风车早期的交易总额和搭乘量数据并不算太好,但2018年9月30日之后,却迎来了高速增长阶段。
一位顺风车忠实用户当时曾向新浪科技表示,滴滴顺风车无法使用后,她曾寻找了多种方法,比如微信群拼车,最后也不得不尝试当时接单率并不是很高的嘀嗒顺风车。
截至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已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拥有约1920万名注册私家车主,包括约980万名认证私家车主;已为约367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嘀嗒还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占据66.5%的市场份额。
不过今年以来,顺风车市场的形势也正在发生变化。
2019年11月,滴滴顺风车下线435天后,宣布将在7个城市试运营顺风车;2020年6月,滴滴顺风车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并在6月23日起恢复跨城服务。
从嘀嗒顺风车的交易总额和搭乘量来看,今年的数据明显受到了极大影响。当然这也存在着新冠肺炎疫情对顺风车业务的冲击因素。
在顺风车业务的盈利模式上,嘀嗒出行主要通过向平台上提供顺风车搭乘的私家车主收取服务费产生收入。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3.7%、4.1%、6.3%及8.3%。
可以说,嘀嗒顺风车收入的快速增长,除了业务规模的增长之外,依靠的是提高服务费率。这与监管层面对顺风车非盈利属性的定位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另外嘀嗒也在招股书中坦承,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因此无法保证中国的顺风车平台将不会出现下滑及衰退。
发力出租车 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吗?
除了顺风车的主业之外,嘀嗒也在尝试新的业务增长点:出租车。
嘀嗒出行于2017年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为中国传统出租车行业赋能,同时重点发展网约车服务及优化扬招服务。
实际上,除了嘀嗒、滴滴之外,首汽约车、哈啰出行等企业也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但业务量并不大。同时由于无法向快车、专车业务那样抽成,甚至滴滴自身此前对出租车业务也不够重视。
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此前曾向新浪科技表示,除非用户在滴滴App专门呼叫出租车,否则滴滴会优先向快车、专车司机派单,而不是出租车。
但嘀嗒却押注了出租车业务,同时选择与各个城市的出租车协会进行合作,将各地的出租车和司机拉到平台上来。
截至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已在86个城市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拥有超73.5万名认证出租车司机,占全国所有出租车司机约26.4%;为约6090万名个人出租车乘客提供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按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出租车市场的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
出租车业务方面,嘀嗒目前通过出租车网约服务针对其在34个城市促成的出租车搭乘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4.9%及5.9%。
不过从出租车业务的收入来看,在嘀嗒总营收中的占比还比较小。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从智慧出租车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30万元及156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1%及5.0%。
与顺风车业务不同,收取服务费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司机原有的收入结构。一位郑州出租车司机向新浪科技表示,自从嘀嗒向出租车收取服务费之后,自己和身边的出租车司机在嘀嗒平台接单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但他同时承认网约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会在嘀嗒、滴滴、高德等多个平台接单,以收益最大化。
实际上,随着出租车网约化的商业前景逐渐明朗,滴滴、高德等企业也开始发力这项业务。
今年9月1日,滴滴宣布重启快的品牌,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数日后,快的新出租宣布与银建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银山出租、三元出租及赛达福等北京26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北京超6万辆出租车接入滴滴平台。
同期,高德也宣布与金银建、北汽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北京多家出租车企业达成合作,上线车辆将超过3万辆。
结语:
借助滴滴顺风车下线一年多的时间窗口,嘀嗒依靠顺风车完成了发展壮大,并且实现了盈利。但在滴滴顺风车重启之后,嘀嗒无疑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在出租车网约化上,这仍是一个相对早期的业务,并且同样具备巨大的商业想象空间,但出租车司机的顾虑以及滴滴高德的发力也是不小的阻碍。
在巨头夹缝中生存,并且依靠业务差异化成长的嘀嗒,也即将成为上市公司。嘀嗒CEO宋中杰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只有顺风车和出租车两个业务,但专注并不意味着小。在他看来,嘀嗒不会是一家小众移动出行平台,而是有机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
而能否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看嘀嗒能否在顺风车业务上成功防守,并在出租车业务上杀出重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