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通信已成为现实,我国空天地一体化产业建设也不断提速。记者昨天获悉,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首只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现身中关村,亦庄“火箭街”已集纳全市约1/4民营航天企业,成为卫星互联网产业助推器,中关村科学城还将建成千亿级空天产业集群。
伴随着《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炉,首都正大力发展构建“南箭北星”的空间布局,助推卫星互联网产业全面起飞,给公众生活带来新变革。
■天地通信带来智慧服务
刷微信、追新闻、看视频、玩游戏,今后公众所用的部分网络信号将来自于卫星互联网与地面基站融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记者获悉,随着5G与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正加速落地,这也将改变没有基站就没有信号的老大难问题。
北京市加快新基建行动方案提出,将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构建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落地中关村科学城的民营航天企业银河航天披露,今年初其发射了国内首颗通信能力超过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其信号已全面覆盖京津冀。
银河航天创始人、CEO徐鸣向记者介绍,企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
“自第二次发射起,我们就将进入一箭多星的阶段。”他说。据透露,接下来银河航天将在南通打造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超级工厂,向年产300颗至500颗卫星迈进,有望把我国卫星批量生产能力和美国的差距缩至2年内。
对于航天与卫星产业来说,除了通信,卫星信号还有什么用?四维图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其推出了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量身打造的数字化基座――MineEarth,采用自主研发的二维三维一体引擎,支持空天地一体化,能真实还原现实世界,用于360度街景、精细化道路、倾斜摄影、地下管网等诸多领域,助力智慧出行和交通治理。
传统运营商也开始发力卫星互联网领域。中国联通刚与银河航天在京签署“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北京市民未来有望通过二者合作率先体验到这一卫星互联网。
■航天产业频获资本青睐
在北京,“南箭北星”的空间布局已初见雏形。中关村科学城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包括北斗星通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芯片、航天恒星基于北斗三号的卫星天基测控收发信机产品、航天宏图“北斗+遥感全球应用服务平台”等纷纷面市,引发空天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新热潮。
如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已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机构和航天恒星等导航和位置服务企业,以及银河航天等商业航天创业企业。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建成‘星谷’项目,最终形成千亿级的空天产业集群。”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称。
事实上,从火箭制造与发射,到卫星及其通信系统制造,再到地面测控系统,乃至最终卫星互联网的运营和服务,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已在北京逐渐成型,“南箭北星”正在加速卡位卫星互联网产业。如今在亦庄的“火箭街”上,各家民营航天公司已执行了10多次发射试验任务。
而资本的青睐,既让卫星互联网等“飞天”产业按下了“加速键”,又印证了其充满期待的产业未来。除银河航天外,近期亦庄企业星际荣耀和蓝箭航天也分别完成约12亿元的C+轮融资,中关村企业六分科技则完成了1.2亿元的融资。充裕的资金正为北京航天产业注入澎湃动力,让其加速攀上新高度。
■中外拼太空资源硬实力
航天是前景无限广阔的一项朝阳产业,不过中国航天的竞争者也不少。
就在今年10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发射了第13批的60颗星链卫星,随后其星链项目公布了收费标准,显示即将步入试商用阶段。据了解,其网络速度预计为50Mbps到150Mbps,终端费用为499美元,每月使用费99美元。
太空浩瀚但卫星的固定位置却相对有限,一场关于太空资源的产业追逐战也悄然展开。赛迪顾问发布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预计2029年时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5.7万颗低轨卫星,届时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为了满足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各国均加快了卫星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
要抢占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先机,无疑应当标准先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周女士告诉记者,卫星互联网产业在商用之前,务必尽早确定网络上下行速率、带宽、接口与接收设备规格等一系列标准化问题。
卫星互联网等产业也在成长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摩根士丹利报告称,能够提供低成本高速互联网的卫星产业正在推动全球太空经济增长。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产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大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