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地产商跨界造车疑云:恒大宝能被点名,地产模式造车前景几何?

炣燃科技11月26日讯(郭超)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近期国家发改委下发一份《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上报各地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情况。

据网上流传的《通知》内容,《通知》提出要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和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含已核准和备案、未开工建设的项目)情况,包括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完成投资等情况。

11月26日,该消息持续发酵,在资本市场,恒大汽车股价持续下跌,跌幅一度超5%。据媒体报道引用不愿具名的车企内部人士观点,此举在摸底之外,也传递出防止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信号。

新能源汽车赛道竞逐

近些年来,作为一个替代性的赛道,新能源汽车展现出的巨大商机,吸引着各路人马蜂拥而入,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泥沙俱下的现象。《通知》等文件的出炉,意味着监管层防止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从重量向重质方向改变的政策风向。

《炣燃科技》注意到,今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提到,将汽车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占比,从此前所提到的25%降到了20%左右。

受此消息影响,11月25日早盘,港股恒大汽车股价突然跳水,截至发稿时,恒大汽车股价报22.1港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24.05港元/股下跌8.11%,盘中跌幅一度超10%。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跌破2000亿港币。

对新造车项目招商引资的关注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地产商的介入,如何拿地建厂成为逃不开的话题。

地产造车模式或遇阻

恒大、宝能是地产企业跨界造车的样本。公开信息显示,恒大入局新造车始于2018年。

2018年6月至今,恒大已陆续在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等方向布局。

恒大迄今已在新能源汽车方向砸出数千亿元重金,进展堪称“神速”:2019年1月25日,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8个月后,首期多达六款的恒驰汽车正式发布——有消息称,这次发布会投入的费用以近10亿元计;22个月后,恒大汽车宣告,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全面启动试生产调试。

恒大汽车此前也曾表示,“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为了实现如此野心勃勃的计划,恒大也以建工厂的名义在各地拿地。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恒大汽车通过关联公司在各地拿了1133万平米土地。但该报道还称,其中只有半数是工业用地,35%是住宅用地,13.34%是综合用地。

入局更早的宝能,借观致在杭州、昆明、广州、西安、昆山、贵阳等城市不断投资新能源项目,加上观致现有常熟工厂30万辆产能,未来总规划产能超过300万辆,所获得的工业用地将近数万亩。但直到今年11月8日,其自研的xEV平台才迎来首车下线。

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地产商“真拿地,假造车”的质疑。

至于恒大和宝能因何要用这种异于常规的盖房模式来造车,有汽车自媒体援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的分析称:

“恒大、宝能跨行业进入,并且以‘汽车投资+土地+上市融资’模式来获取支持,卖车对他们来说太慢了,只要在卖车之前把资金和规模搞定,先把坑搞大,地方政府+银行、各路资金进来,最后像地产一样,大而不死,政府接盘就成。”

 

对于上述分析内容的真伪,炣燃科技并未获得李颜伟本人的证实。而随着监管落地,房企造车的前景或面临着更多挑战与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