炣燃科技12月14日(综合)一路蒙眼狂奔的社区团购,最终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面前,不得已踩了一脚重刹。
相比较过去高层批评一些现象业态时的语气,这次对于社区团已经是十分缓和,更多的像是呼吁和劝导,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报的文章发出之后,网络上就传出阿里疑似要推出社区团购赛道的消息。
虽然传言的真实性并未得到证实,但有些关于社区团购的不利消息却在真实发生,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已经有供应商开始停止向社区团购平台供货。
这其中,甚至还包括知名食品品牌卫龙,卫龙在内部公告中要求,经销商禁止给社区团购企业供货,“影响恶劣的,取消经销权”。
而促使经销商们做出断货决定的,则是社区团购大肆推行的低价竞争策略。
如果说人民日报的评论给社区团购的大佬们敲响了“耗子尾汁”的警钟,那么此前各家争相推出的补贴政策就更像是“不讲武德”的表现。
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在社区团购这条并不宽敞的赛道上,放眼望去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顶尖巨头,随手一扔的补贴就数以亿计,脚步一动便足以撼动整个中文互联网。
巨头们争相补贴用来抢市场抢用户,靠得是自身庞大的体量作为支撑,百亿甚至千亿美金的市值下,砸下几十亿押注社区团购,赢了能收获一波新的市值增长,输了倒也不会伤到元气。
对于供应商来说,这种低价补贴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新的渠道增量,但势必也会对于实体店和其他电商渠道造成一定的冲击。
而更为激进的场面是,在巨头们的巨额补贴之下,一些产品甚至会以低于出厂价的价格在社区团购平台上销售,对于供应商来说,这比旗下的经销商们乱价窜货要更为头疼。
低价竞争给供应商们埋下的另一个隐患是,当社区团购真的杀出了一家垄断性平台,那么现在的议价权就会出现反转,巨头们能够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迫使供应商让出更多的利润,这时的供应商,已经再没有掌握主动权的机会。
相比较供应商群体,一些此前好不容易在社区团购领域摸索出盈利方向的老玩家们,处境还要更加凶险,巨头们蜂拥入场之后,大水漫灌的低价竞争迫使着他们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兴盛优选,这家2018年成立于长沙的公司,被视作是整个湖南互联网“全村的希望”,也是湖南第一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但从今年6月开始,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旗下的美团优选先后入局社区团购,开战便攻向了兴盛优选的大本营湖南。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杀入湖南的巨头们甚至以负20%毛利销售,这让兴盛优选不得不用同样的方式迎战。
尽管有兴盛优选的员工对外表示称,兴盛如果亏1亿,巨头们就得亏3亿。但饶是如此,兴盛依然无法靠烧钱击退来犯之敌。
中国互联网目前的生态就是,巨头们占据了绝对多的优势资源和资金,哪怕是3:1的消耗,巨头们依然愿意持续加码。
除了市场侧的竞争之外,巨头们还在抢夺兴盛优选的员工、团长和供应商,策略也并无二致,就是拿钱砸。
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大部分巨头旗下的社区团购产品,几乎是在像素级模仿兴盛优选的产品体系,从供应链到终端销售,从开城策略到团长招募。
从巨头们一开始进入这个赛道,就不存在有任何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别提有科技创新了,完全是在复制先行者的一套方式,再用真金白银砸向市场,抹平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
兴盛优选这样的企业,注定很难独立成长为一头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领头羊,巨头们看上的赛道,从来就不会允许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旁落。
往前倒退十年,团购、直播、移动出行、外卖、共享单车等各种互联网新业态刚刚面世时,也都曾有过千帆竞逐的盛景,但到了终局,背后站着也就是那几家巨头。
兴盛优选也不会例外,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的前一天,京东已经发布公告,宣布 7 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
四年前在深圳的IT领袖峰会上,当时还如日中天的乐视董事长贾跃亭说过这样一番话:“为什么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暗无天日?因为未来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被BAT打死;第二种,被BAT并购;第三种,被BAT参股。”
虽然老贾如今已经声名狼藉,但他当年说过的这番话如今听来依然不无道理,消费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已经被BAT瓜分殆尽,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很难抵得过巨头们的金元攻势。
低价竞争抢夺终端流量,这种玩法近些年来并不鲜见,热闹过后需要引起的反思是,这种巨头统筹的补贴大战,究竟产生了怎样的社会价值?
对于供应商来说,不设上限的补贴扰乱了原有的价格体系,对于原本专注社区团购的平台企业来说,辛苦摸索出来的模式创新始最终是帮巨头们先做了用户教育。
而至于更为底层的菜贩子,这影响到的则是最根本的生计问题。
或许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仍认为,他们掌握着海量数据和先进算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别人的创新创造更多的资金和流量,而不是让自己的资金和流量去带动更多的创新。
生如巨头,与小民争利,为股价立心,为流量卖命,为垄断砸市场,为爆雷铺后路。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