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小米需要“发烧”,但可能不会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炣燃科技4月1日讯(郭超“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30日晚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向外界宣布其造车决心。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造车传言终于尘埃落定了。

3月30日,小米集团公告称,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由雷军亲自挂帅。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CEO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对于造车,雷军表示小米“不差钱、亏得起”;他的底气来自于,小米2020年底尚有1080亿元的现金余额。

“我们认为只有把手机和生态链的这些产品全部拉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雷军这样解释小米全资造车的原因,为此,他也拒绝了许多投资机构的投资邀约。

一时之间,众声喧哗,“年轻人的第一新能源汽车不远了”。网友将雷军正式从“雷布斯”更名为“雷斯克”。

态度狂热,蓄势待发

据《潜望》报道,小米内部对造车“风口”的狂热丝毫不亚于雷军,大量内部员工争相加入。

造车团队负责人由王川担任,目前王川带领的造车团队已经集中到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A栋一起办公,多个小米内部团队的负责人已被抽调到A栋,其中很多都是级别在20级以上的管理层人员。

据知情人称,在小米内部,大家挤破头都想加入造车团队,各个部门的人都在想办法争取能不能进入该团队,虽然目前集团还没有放出招聘和内推的消息,但是几乎人人都蠢蠢欲动,因为造车既然已经宣布,该部门在公司内部将一定是核心中的核心。

据悉,目前小米只是确定了要造车,关于具体如何造车的事应该还没有形成最终的结果,仍然在讨论之中,预计将很快就敲定下来。

人才储备不止内部调动,同时小米对外开始四处挖人。

今年2月,一位蔚来离职高管接到小米方面打来的电话,王川和其团队想找他聊聊,最后请教了很多研发相关的问题,并让其帮忙推荐人才加入小米,目前小米已经开始在各大车企相关的公司挖人。

据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分析,小米虽然到处挖人,但是其竞争力度是比不上2019年的恒大与宝能的,当时对于很多车企高管,这两家公司动辄可以开出千万年薪的承诺,但是同样的人才小米可能给不到这个年薪。

不过,挖掘人才对于组建小米“复仇者联盟”的雷军似乎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时机成熟,外部因素助力

2020年12月15日,时任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表示。“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对于造车,雷军内心曾非常挣扎与犹豫,他提到过去75天是一段极为艰难的日子,白天,他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成大事者要懂得“顺势而为”!

据一位小米管理人士表示,在小米决定是否造车的过程中,华为也成了小米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前内部开会,也讨论过华为是否会回归主流手机阵营,如果华为再杀回来,对于已经分散部分精力去造车的小米而言就会压力很大。但是从目前形势以及全球高端芯片供应的情况来看,华为想回归主流手机领域的可能性已经比较渺茫,应该说这也是小米敢在手机和汽车两个领域同时作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禁投令也成为了造车快速行动的催化剂。1月14日消息,小米被美国政府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当日小米股价跌幅11%。

行业分析师认为“华为把荣耀手机业务卖了,还有基本盘,如果有一天小米手机业务遇到阻力,就危险了。”或正因为如此,再次催促小米亲自下场造车的步伐,

除此之外,重要的一点,小米不差钱抗“烧”。

众所周知,汽车作为“重资产”的产业,需要投入上百亿资金,交足“入门费”才能形成一定竞争力。

特斯拉成立至今已经18年,直到2020年才迎来首次全年盈利。根据平安证券研报的总结,2010-2019年十年间,特斯拉经历多轮资本开支周期,总计投入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特斯拉初期研发费用占总投计算,小米在首期投入的100亿人民币大概只够“烧”3年。

幸运的是,小米赶上了好时候——2020年,在制造端,传统车企们纷纷开启合作模式,制造业巨头富士康也有意进入电动车代工领域,供应链越来越成熟,使得小米不需要像特斯拉一样耗费五年时间才推出第一款车。在消费端,前人几乎完成了新能源车的市场教育,产销量不断走高。可以预见,小米汽车从量产到批量交付的时间将比前辈们缩减很多。

坐拥旺盛的米粉

小米造车会重走小米手机的性价比路线吗?这无疑是决定小米汽车定位的关键。在小米管理层75天的调研中,这显然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雷军在2月与创始人李斌有过一次深度交流,据知情人透漏,两人的共识都是“追求品牌向上”。此后,小米对外宣称,小米将主打强科技属性的中高端市场。

小米芯片从2014年立项,一路波折,到今天图像处理芯片澎湃C1才开始应用。正是由于性价比路线,带来了低毛利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博弈困境。以烧钱著称的蔚来汽车,在2019年面临存亡危机,被媒体诟病的也不过是4年亏损400亿元。小米在“前人”经验上,10年投入700亿元的手笔,显然不会是冲着低价市场。

而从整个汽车行业的趋势来看,不管是传统车企转型,还是新兴造车势力,无不想从中高端定位切入。小米造车,也很可能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了。

正如雷军所说,小米全球手机用户也有几个亿,这或许就是小米敢于造车的底气所在。

作为手机厂商,小米品牌已占领消费者心智,坐拥购买力旺盛的米粉,具备线上线下的整合销售能力。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生力量,小米无论是在汽车硬件还是自动驾驶软件上,都还有漫漫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