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商头条
如果现在让你将每个月工资的一半上交给老板,你愿意吗?
你肯定不愿意,说不定还会大声骂道这是哪个神经病想的点子。
然而,网约车司机每天都正在经历类似的残忍事实。
流血的抽成
一天,新华社记者上了孙师傅的车,询问孙师傅是否知道网约车平台抽成的比例。
孙师傅表示不知。
当记者告诉他抽成大概在20%的时候,孙师傅点点头:“这很正常。平台做这个也要维护成本的。不能因为自己钱挣少了就怪平台收费太多了呀。”
然而当记者跟孙师傅比对了付款和收款之后,孙师傅当即发飙了——他做一笔订单入账18.32元。而记者那边其实付了24.29元。这样算下来抽成比例达25%。
孙师傅怒斥道:“这肯定不合理。你之前说抽成是20%,现在抽成都超过这个数字了!虽然只是一块钱的事情,但是人要讲诚信!”
这段对话来自于新华社的一则视频。
近日,新华社曝光了网约车市场的吸血抽成现象: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能达到25%甚至更高,而司机对每一单的抽成比例、计算方式毫不知情。
视频中,有司机对高额抽成大惊失色,而更多的司机则对此习以为常。一位束师傅淡定透露道:“有的时候抽成要达到40%-50%。”
也就是说,司机在逼仄窒息的驾驶位窝上一整天,忙了个腰酸背痛之后,竟然要将一半的钱双手奉上。
还有一位贾师傅则无可奈可地说道:“最要命的是,平台宰你你根本没办法,你跟客服投诉这件事,客服压根不会理你。”
网约车抽成果真这么高吗?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司机苦高抽成久矣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就不断有网约车司机因为抽成高等工作问题爆发过冲突。
一位司机曾给网约车客服打电话,询问乘客付款100元,司机到手65元,平台抽成比例到底多少。
客服
回答:“抽成比例无法查询,领导没权限,也查询不了。”司机听到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生气了:“你想抽多少就抽多少!当我们司机不是人了?”
无独有偶,也有司机实拍视频质问平台。特惠一口价订单,乘客付款154元,司机却只到手95元。抽成为什么可以达到38.4%这么多?
光是发视频质问还不够,网约车司机已经被逼到集结起来维权了。
去年1月,100多个网约车司机围堵了网约车公司,拉起了横幅。他们提出了三大诉求,其中有一点就是“降低抽成,提高司机收入”。
去年8月12日,遵义市多名网约车司机发布联名信提出了5大诉求,希望相关部门出面介入帮助,让所有网约车平台降低抽成或平台费到5%-18%范围内。
可见司机苦高抽成久矣。
高抽成意味着什么呢?有司机就算了一笔账:抽成如果达35%,再扣除油费,保养,保险,维修,罚单,基本上不剩多少钱了。而且做网约车工作还没有社保和公积金的保障。
网约车市场愈繁荣,司机的处境就越悲凉。
据交通运输部调查,2020年我国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980亿。然而网约车司机每天至少跑13个小时以上,才能挣到8000块的月薪。算下来时薪只有20元,甚至连服务员都不如。
滴滴发声了
吊诡的是,司机在这边哭诉高抽成,网约车公司则在那边委屈地表示:我真的赚得不多。
5月7日晚,对于近期的网约车“抽成”争议,网约车市场的龙头滴滴发声了。滴滴说明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抽成真的这么高吗?
根据数据,2020年,乘客的应付金额里,其实有74.4%都是司机的分成,还有4.7%是司机的补贴。也就是说司机的收入占比达79.1%。而另外的20.9%里,有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只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这样看下来,你甚至会觉得滴滴挣得真少。而那些让司机愤怒的抽成高于30%的订单,实则只占了总订单的2.7%。只不过因为比较极端,所以容易被传播。
第二,司机的收入到底怎么算的?滴滴司机和乘客分别实行独立的计价规则,当一个订单成功匹配后,司机和乘客根据单独的计价规则分别计算车费。
由于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路况拥堵等因素影响,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车费的比例也不一致。司机的收入不止包含车费,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如早晚高峰奖、节日补贴。网上算抽成的时候大多没有把司机的补贴算在里头,所以才会觉得抽成高。
第三,为什么要花力气补贴司机,不直接降低抽成比例?
为了激励司机在特殊情况下多出车接单,滴滴开启了补贴激励。如果按照平均主义来实施,那高峰期的时候乘客就会更难打到车。坦白来说,滴滴的发声已经很诚恳了。但仍然有网友不买账: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不买账?首先,抽成的确越来越高了。
从滴滴出行自己公布的数据看,2018年第四季度综合抽成为19%,2020年这一数据就成了20.9%,提高了1.9%。
1.9%看起来少,但是如果放到几千万个订单或者几亿个订单中看呢?就是一笔不菲的抽成费用了。也难怪有不少司机哭诉网约车越来越不好做。
其次,在网约车市场中,司机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
司机在网约车市场中出车又出力,是支撑这门生意的核心。然而他们在面对平台的时候根本没有议价权。
对于平台定的抽成规则,他们只能默默接受,又或者是退出,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司机的弱势,大家在面对滴滴发言的时候都会更站在司机那方,帮司机发声。
再者,网约车平台属于轻资产运营,在大众认知里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这也就成了大家质疑抽成的主要原因:你都赚这么多了,抽成为什么还这么高?
网约车公司所起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主要是搭了个平台撮合交易,过着坐地收租的生意,看起来成本低,收益高,怎么可能不挣钱?
滴滴每单3.1%的利润看似少,但据自媒体披露,疫情之前,滴滴快车日均订单在2000万左右。
按照2000万的日订单,平均每单20元来计算,它一年可以挣45.26亿。
而且它的收入远不止乘客付的费用。应该还包括广告收入,金融收入等。挣这么多的情况下,还收取20%的“过路费”,着实还是有点高了。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都死盯着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关于平台佣金的争议,实则非常多。
比如外卖佣金。2020年初,四川南充,湖北武汉、山东济南等地的餐饮商户,相继爆发对平台高佣金不满的群体事件。随即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致外卖联名交涉函发布,外卖佣金一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表示,新开餐饮商户的佣金最高达26%,已大大超过了广大餐饮商家忍受的临界点。
外卖商家的脖子,就这样被平台扼住了。
又比如直播佣金。直播平台对于公会的佣金抽成其实非常高,有的高达40%,有的甚至会抽取52%。而且如果主播没有完成平台派发的任务,收益更是大大受损。
这意味着主播的大部分打赏都会被平台抽走。很多公会都对此苦不堪言,找上媒体抱怨。而上述的网约车抽成,更是验证了佣金商业模式的血腥和残酷。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都死盯着佣金,不吸完最后一滴血不罢休?
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没有建立起多元且完整的营销模式。很多情况下,佣金就是他们唯一稳定且可靠的收入来源。所以不盯着佣金领域使劲薅是不可能的。而又因为他们把控着平台上的绝对资源,所以商家、公会、司机都只能仰人鼻息,一边忍受着嗜血的佣金,一边坚忍地活下去。
这大概就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