炣燃科技5月24日讯(安迪)“没有袁老,很多中国人就吃不饱饭。他是我们年轻一代最值得追的星。”“90后”女孩杨诗琪在得知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后,当晚即从西安飞到长沙,23日清晨赶到殡仪馆为他送行。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
23日的长沙阴雨连绵,街上行人不多,略显冷清。但明阳山殡仪馆内外却挤满了前来送别“袁老”的人。人们献一束花、鞠一个躬,表达着哀悼与敬意。
22日下午,袁隆平遗体运抵殡仪馆后,一批又一批民众便自发赶来送别。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当日下午到次日凌晨4时许,前来悼念的民众就络绎不绝。23日,殡仪馆专门设立群众悼念厅。上午8时许,前来悼念的人群十多人一横排,队伍长度超过1公里。
杨诗琪停留在悼念厅外久久不愿离去。“没想到有这么多同龄人来为袁老送行。”她说,“我也追过明星,大多是看他们的演唱会。但是追袁老这颗‘永远的星’,我从来没有迟疑过。”
2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前,一些无法亲自前来缅怀袁隆平院士的市民,通过鲜花外卖遥寄哀思。外卖小哥称,今天一早开始“好多订单都是送到袁老师这里的,外卖单全是鲜花单”。满满的鲜花丛前,外卖小哥脱帽鞠躬。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是一名“85后”科研工作者。为了落实袁院士半年前布置的任务,他和同事们计划在湖南省内外的10多个地点开展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干农业虽然很苦很累,但袁院士一生的执着与坚守,会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杂交水稻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在讲述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时,袁隆平院士的话语让人难忘。
为了造福更多人,一粒种子的事业正在加速推进。
杂交稻今后如何发展?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继续追求高产,通过现代育种技术,挖掘高光效育种材料,不断释放品种潜力。另一方面注重品质改善,更加注重稻米适口性,满足人们新需求。
下一步,我国将加强水稻(包括杂交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大力支持水稻育种研发,通过突破现代生物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驱动现代育种技术快速升级迭代,持续培育突破性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
“看准目标,怀揣理想,坚持不懈,袁先生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说,我们要秉承他心系人民,在科研道路上永不放弃、不断追求的精神,努力工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人民幸福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袁爷爷,我会好好吃饭”……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如此留言。
粒粒皆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或许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向立志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的袁爷爷,表达的最真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