炣燃科技7月12日讯(江丞华)7月12日消息,针对绍兴法院日前宣判的消费者大数据杀熟维权一审胜诉一案,《炣燃科技》从一位知情人处了解到,携程方面已准备上诉。
携程败诉:涉嫌大数据杀熟引发热议
据报道,去年7月,来自绍兴的携程钻石贵宾胡女士通过携程APP订购了舟山某酒店一间豪华湖景大床房,并支付了房款2889元,但胡女士退房时,却发现该酒店的挂牌价及税金共计1377.63元。
随后,胡女士向绍兴柯桥区法院提出了起诉。
胡女士认为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采集个人非必要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要求“退一赔三”,携程APP应为其增加不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时仍可使用的选项, 以免被告采集其个人信息。
法院审理认为,携程APP作为中介平台,对标的实际价值有如实报告义务,其未如实报告。
此外,法院还认为,携程APP向胡女士承诺钻石贵宾享有优惠,却无价格监管措施,向其展现了溢价100%的失实价格,未履行承诺;在处理投诉时告知胡女士无法退全部差价的理由,经调查也与事实不符。
为此,柯桥区法院判决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赔偿胡女士未完全赔付的差价243.37元及订房差价1511.37元的三倍支付赔偿金,共计4777.48元。
同时,法院还判决携程公司在其运营的携程旅行APP中为胡女士增加不同意现有《服务协议》、《隐私政策》仍可使用的选项,或为胡女士修订《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去除对用户非必要信息采集和使用的内容,修订版本需经法院审定。
截至《炣燃科技》发稿时,携程方面仍未就此事公开回应。但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透露,针对绍兴法院的判决,携程方面已准备上诉。
上述绍兴法院的判决出炉后,有媒体将该案称之为“绍兴首例大数据杀熟案”,该案判决书内容的曝光,也引发了外界对此案的热议。
有网友认为“判决很有警示意义”,更有网友发文称自己也曾遭遇过类似事件,“上次用携程,实体店订酒店贵20元起”。
但也有学者对该案的判决表示了质疑。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大数据杀熟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对特定用户的特定价格,而此次案件,本质上是携程与代理之间的采购数据链的问题引发,并不是大数据杀熟。
刘远举认为,该案是代理商给携程的价格高了,从这个意义上,携程自身也是受损者,从法律角度,携程并无法律上的责任。
监管出击: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
近几年,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新闻频频曝出,被曝光的现象多属于互联网平台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了解,进而抬高价格。
据中消协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大数据杀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6种,分别是:推荐算法、价格算法、评价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和流量算法。
其中,价格算法就是消费者最为熟知的饱受诟病的“不同人不同价”,如《炣燃科技》日前报道过的携程APP新老用户价格不同,高级别会员用户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等。
据公开报道,携程APP多次被指涉嫌大数据杀熟。
针对外界提出的大数据杀熟,携程方面曾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开回应表示,绝不会大数据杀熟,如怀疑产品有大数据杀熟的内容,请提供相关截图,后续有相关客服处理。
但从相关的投诉反馈来看,该声明并不能给足消费者信心。
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搜索“携程大数据杀熟”关键词,可见数十条投诉内容,投诉起因多与“不同人不同价”相关。
绍兴首例大数据杀熟判决出炉后不久,近日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其中,条例中的热搜条款:“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最高可赔5000万”,再度引发公众对大数据杀熟的讨论。
据报道,关于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其正式条款的表述为:数据处理者不得以自然人不同意处理个人数据为由,拒绝向其提供相关核心功能和服务。但是,该个人数据为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
此外,关于禁止大数据杀熟,在正式条例中对不正当竞争的具体形式进行了界定:规定市场主体不得利用数据分析,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
同时,条例还对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情节严重的,处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5000万。
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包含治理大数据杀熟的内容,如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价格法等,但不同法律在处罚力度、规制范围、处理周期上有所差别。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其新增的“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部分,对大数据杀熟行为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
据了解,意见稿中的“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即为:大数据杀熟和补贴抢市场。
在意见稿中,对于价格违法者,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