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新式茶饮赛道的“三国杀”

炣燃科技8月6日讯(李琳)蟑螂乱爬、标签错误、水果变质……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等多家门店存在环境脏乱、原材料变质等问题。受此影响,“奈雪的茶”股价大跌。

据悉,“奈雪的茶”于今年6月30日在港股上市,尽管领先对手“喜茶”、“茶颜悦色”等品牌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但上市首日就惨遭破发。

虽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但“奈雪的茶”还是让“友商”——“喜茶”、“蜜雪冰城”们艳羡不已。

资本催动下,最终上市——新式茶饮赛道上的新贵们注定别无选择。

资本盛宴: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2年,在广东江门一条名叫江边里的小巷里,一家名叫“皇茶ROYALTEA”的调味茶小店开门营业。

她就是“喜茶”的前身。

这家小店的老板,就是时年21岁的聂云宸。据说,他用了一年时间来不断调试茶饮料的口味,一直到试出了大家喜欢喝的味道。

之后的故事很老套,从开店后的生意惨淡,到2015年增至19家门店。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2016年8月,“起风”了。其时,“喜茶”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投资方为IDG资本、今日投资。

有了资本催动,此后的“喜茶”开始“起飞”。

两年后的2018年4月,“喜茶”开启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融资——B轮4亿人民币。

资金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方除了黑蚁资本外,还有美团。

美团,大流量入口,互联网领域的巨无霸。

美团的加入为“喜茶”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此后的“喜茶”,很快就迎来数轮融资与更大的金主,2019年7月,腾讯与红杉资本入局,半年后高瓴资本也杀了进来。

美团、红杉、高瓴外加腾讯——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最强大的投资组合。

到了今年7月,“喜茶”又完成高达5亿美元D轮融资,红杉资本、高瓴资本与腾讯再次加码。

据悉,“喜茶”目前估值金额已达600亿人民币。但据连线Insight报道,喜茶目标估值为1500亿港币,折合约1200亿人民币。

从一个小门店到千亿巨头,短短几年时间,“90后”聂云宸和他的“喜茶”,走向“人生巅峰”。

就在红杉、高领与腾讯三巨头重金加持“喜茶”的前一个月,他的竞争对手——“奈雪的茶”也完成了一笔更大的战略融资:58.58亿港币。

据悉,“奈雪的茶”投资方分别是瑞银集团、现金宝、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建银国际等机构。

单从背后“金主”来说,尽管“喜茶”看上去更强一些,但“奈雪的茶”却优先完成对资本市场的跨越。6月底,“奈雪的茶”以19.8港元/股的发行价在港股上市,总市值达到了340亿港元。

对手的成功上市,让“喜茶”很感伤,不过,投向羡慕一瞥的还有“蜜雪冰城”。

事实上,眼看他人起高楼,最着急的其实是高瓴资本等资本方。

毕竟,这些资本大佬们等着诱人的回报。今年年初,“蜜雪冰城”完成了首轮融资,联合领投的就是两次加持“喜茶”的高瓴资本。

据报道,完成首轮融资的“蜜雪冰城”,目前估值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品牌下沉,枭雄的战争

小小的调味茶,为何能让巨头们如此疯狂?

据“发现报告商业局”发布数据,作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近年实现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已逾千亿,至2020年达1136亿元(2015-20年CAGR达21.9%,至2020占比28%)。

除了庞大的市场容量,调味茶业已占据主流年轻人市场。

根据新茶饮消费主力人群分布图显示,00后占据18%,90后占据52%,80后占据28%,80之前占据2%。

从职业角度看,白领占据42.4%,学生占据29.5%。

从消费者月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占据15.4%,月收入在5000-7999元的占据30.2%,月收入在8000-9999元的占据28.3%。

此外,月收入在10000-14999元、15000-19999元、20000元以上的分别占比15.8%、7.7%、2.6%。

由此可见,新茶饮市场有着惊人的发掘潜力。

另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全国新式茶饮门店从2017年的25万家扩张至2020年的48万家,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55万家。

对于三大新贵来说,新式茶饮就如同“唐僧肉”,他们能做的就是寸土必争。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按2020年零售消费总值计,“喜茶”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7.7%。“奈雪的茶”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店市场中为第二大茶饮店品牌,市场份额为18.9%。此外,按2020年零售消费总值计,“奈雪的茶”在中国整体现制茶饮店行业中为第七大茶饮店品牌,市场份额为3.9%。

尽管三大巨头还没有展开“肉搏”,但从各家布局来看,或也不可避免。

据《茶势喜人,灵感永驻——喜茶2020年度报告》显示,“喜茶”在这一年挺进了18个新城市,在实现一线城市稳定发展、巩固“头部”优势的同时,“喜茶”也在“新一线、二线”城市快速铺开,建立起“腰部支撑”。

同样在去年,“喜茶”孵化出的全新品牌“喜小茶”被视为打入下沉市场的一种尝试。

去年4月,单品定价低于20元的“喜小茶”在深圳华强北开了第一家门店。据“喜小茶”5月份发布的《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显示,“喜小茶”已在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惠州六座城市开出22家门店。

不仅如此,“喜茶”还充分延伸释放线上渠道,推出了全面布局便利店、商超以及京东、天猫等电商渠道的“喜小瓶”;在放弃收购“乐乐茶”之后,迅速公布了其首次对外投资的结果——领投咖啡品牌Seesaw的A+轮融资;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咖啡的门店上线了生椰咖家族系列新品……

“奈雪的茶”也在打入下沉市场方面做了尝试。

招股书中提到,“奈雪的茶”有一个名为“台盖”的子品牌,以及一个非重要子品牌“梨山”。

与目标定位富裕城市人群的“奈雪的茶”不同,“台盖”主要争夺的是更年轻一代,包括对价格更为敏感的学生及年轻上班族。

据了解,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台盖”茶饮店在中国大陆九个城市共计64间,其平均价格为16元,而“奈雪的茶”现制茶饮的平均价格为27元。

不过,“台盖”与“梨山”的市场开拓并不理想。据报道,“台盖”平均单店日销售额由2018年的7537元减少至2019年的6387元,受疫情影响,再降至2020年的6140元。而“梨山”因收益较少而不得不停止运营。

虽然“喜茶”、“奈雪的茶”这些高端品牌在尝试打入下沉市场,但不可忽视的是,下沉市场本身亦有“平民品牌”正打得火热。

事实上,“平民价格”一直都是“蜜雪冰城”的优势。据悉,“蜜雪冰城”采取的则是低价运营策略,其主要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要目标,且门店多为街边小店,面积小、人手少、租金低,因此竞争压力小,整体成本也较低。

全面开战?“恶斗”或进一步加剧风险

“喜茶”与“奈雪的茶”下沉,压力最大的自然是“蜜雪冰城”等“平民品牌”。

事实上,作为老牌“新贵”——“蜜雪冰城”早在2009年就曾尝试进入高端市场,尽管结果并不理想,但“蜜雪冰城”仍在反攻一二线城市的道路上不断冲刺。

《炣燃科技》通过查询高德地图了解到,在北京、上海,“蜜雪冰城”有近百家店面。

由此来看,无论是高端品牌的“喜茶”、“奈雪的茶”,还是走平民路线的“蜜雪冰城”,都想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市场,分一块其他消费层级的蛋糕。

然而,尽管加速扩张,但高端新式茶饮的生意似乎也并不好做。据《财经新知》报道,2018年,“蜜雪冰城”曾经尝试进军高端市场,推出了高端茶饮品牌M+,价格在20元左右,但最终并不算成功。

即便是均价远超行业均值的“奈雪的茶”,也难以掩饰盈利尴尬。据“奈雪的茶”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30.57亿元,但由于原材料、租金、人工等高昂的成本,“奈雪的茶”2018年、2019年的亏损分别为0.69亿元、0.39亿元。

一直到2020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仅为1664.3万元,勉强实现扭亏为盈。

与之相比,“蜜雪冰城”的日子却反而好过一些。据悉,2019年,“蜜雪冰城”营收超60亿元,净利润高达8亿元。

不过,据观察者网报道,利润高是源于“蜜雪冰城”的盈利模式。

上述媒体指出,这种走“直营+加盟”模式的品牌来说,营收的主要来源是赚加盟商的加盟费、原材料购买费用、附带装修等方面的费用。

直营店更多是作为范例向加盟商展示如何赚钱,以招揽更多的加盟商家。新京报报道,根据“蜜雪冰城”的工作人员介绍,开店费用要35万元起步。

实际上,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无论是“喜茶”、“奈雪的茶”,还是蜜雪冰城,亦或是其他品牌的茶饮,快速扩张的背后,隐患也开始暴露。

据悉,上述三家都曾屡次被曝出门店不卫生等问题。《炣燃科技》经梳理发现,近几年,“喜茶”几乎每年都会因卫生问题被整改。2019年6月,人民日报曾报道苏州一孕妇在购买的“喜茶”中喝出绿头苍蝇,涉事店被查封。

新京报2020年6月曾报道,“喜茶”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超标,涉事奶茶有“喜茶”中山路分店的多肉葡萄、多肉芝芝甘露、芝芝桃桃,和“喜茶”珠江路店的纯奶茶。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无疑会对品牌的上市计划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以“奈雪的茶”为例,仅仅是最近新华社曝光的“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等店面的卫生问题,就对“奈雪的茶”的股价造成了又一次冲击。

且随后更引发监管层的约谈。而北京行业主管部门则责令企业停业整改,并立案调查,严肃查处。

此外,“蜜雪冰城”亦被屡次通报卫生问题。《炣燃科技》查询发现,今年5月份,武汉、济南、郑州的个别门店被曝存在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篡改开封食材效期等问题,涉事店铺被停业整改。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陷入卫生问题漩涡之后,“蜜雪冰城”其他加盟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尤其对新加盟的店而言,不知何时才能够收回成本。

快速扩张的门店缺乏有效的管理,无论是对直营店还是加盟店,损失都是不可低估的。